你的位置:线上股票配资官网_正规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在线操作 > 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 网上证劵融资渠道 日军一个师团有多少兵力?为何武汉会战50个军打不过10个师团

网上证劵融资渠道 日军一个师团有多少兵力?为何武汉会战50个军打不过10个师团

发布日期:2024-10-05 15:21    点击次数:187

网上证劵融资渠道 日军一个师团有多少兵力?为何武汉会战50个军打不过10个师团

说起战争,就免不了想到流血和牺牲。在中国抗日史上,大小战役多得举不胜举,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保卫家园而流血,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在抗日史上,流血和牺牲最为壮烈的一次战役,要属著名的武汉会战,它也是抗日史上,败得最惨的一次战役之一。

(武汉会战战略图)

在武汉会战中,中日双方都投入了规模空前的兵力和武器。中方国共联手,调集了海、陆、空三军,共50个军,总计兵力达110万,配备战机约200架,战舰约30艘;日方召集了海、陆、空三军,共10个师团,总计兵力约30万,配备战舰约120艘,战机约300架。

双方在血拼了足足4个半月后,伤亡惨不忍睹。中方伤亡人员约40万,日方伤亡人员约25万。日方最终还是成功占领了武汉,武汉会战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为何中方110万人却打不赢日方30万人?难道中方就如此不堪一击吗?中方与日方相比,到底差在哪里?这所有的谜团,还得先从武汉会战的背景以及意义说起。

(武汉会战)

一、武汉会战的背景

日方在占领了南京后,为了进一步霸占中国的领土,于是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中国的腹地——武汉。

(抗战时期武汉地图)

武汉作为中国的腹地,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地段,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日方早就盘算着,如果占领了武汉,就相当于在中国的腹部,狠狠地埋下了一个“地雷”。如此一来,就可以提前实现踏平整个中国的春秋美梦了。

所以,对于武汉这块香饽饽,日方一直垂涎三尺,蓄势待发。只要作战条件允许,便开始对武汉实施侵占。

终于,在徐州会战后,日方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随即就决定开始攻打武汉。1938年6月11日晚,随着安庆失守,武汉会战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正在与日方战斗的中方士兵)

眼看日方有所行动后,中方也迅速准备迎战。为了抗日,国共两党加强合作,召开了会议。

会议研究讨论,中方制定了武汉保卫战的作战计划。会议还强调,军民要齐心协力,顽强抗敌,誓死保卫武汉。与此同时,日方也正式制定了必须夺取武汉的作战计划。

就这样,武汉会战在中日双方“你死守,我强夺”的作战计划里,竟然持续了4个多月之久,是抗战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不过,中方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被迫撤离武汉,武汉会战以失败告终。

(进攻的日军)

二、武汉会战的意义

虽然武汉会战失败了,但是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局势来看,却虽败犹荣。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武汉会战采取“抽丝剥茧”的手段,一来可以慢慢地掏空日方的主兵力,最后再反扑,给嚣张跋扈的日方,狠狠地当头一棒;二来为了转移武汉的重要物资赢得时间,让日方就算占领了武汉,得到的也将是一座空城,从而达到“以时间换取空间”总的战略目标。

(进攻的日军)

其次,武汉会战还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一方面吸引日方的主兵力攻打武汉;另一方面却在武汉以外的战线上,给日方摆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菜,攻其不备。

最后,中方想唱一曲苦情戏,也就是利用武汉会战的惨烈战况,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抗日到底的决心,同时也希望能获取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总而言之,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久,伤亡最惨,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

它不仅让日方兵力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它还扭转了中国抗日战略的局面,遏制了日方企图侵吞整个中国的野心,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中方官兵正在侦察敌情)

三、武汉会战失败的原因

从武汉会战的背景和意义中,不难看出武汉会战失败的客观因素,那就是中方想保存实力,好与日军打持久战,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那么,除了上述的战局环境方面的客观因素以外,造成中方110万人打不赢日方30万人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军队编制及作战能力的差距

师团是日方独有的一种军队编制,每个师团在编制时,都配备齐全,因而,每个师团都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师团按照战斗力强弱,依次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其中甲类师团为主力,战斗力最强,武装最精良;乙类师团是增援队,战斗力稍弱,但也不可小觑;战斗力最弱的是丙类师团和丁类师团,这两个师团一般就是维护治安秩序和扫荡工作。

(日方师团编制图)

具体来讲,一个师团包括:步兵旅团2个,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1个,外加通讯队、卫生队以及后勤队。

在武汉会战中,日方一个师团的兵力增加到了3万人,而中方一个军的兵力才2.2万人,日方一个师团比中方一个军多出8千人。

以上述的数据进行计算,中方50个军,每个军约2.2万人,共计约110万人;日方10个师团,每个师团约3万人,共计约30万人。从数据上来看 ,中方的兵力是日方的近3倍多,中方在人数上遥遥领先日方。

(日军部队)

然而打仗并不是看谁的人多,谁就能打胜仗的,而是要看军队中每个士兵的作战能力。

由于战事吃紧,中方的百万大军中,有很多是临时拉来的壮丁。表面上看着是浩浩荡荡的队伍,气势磅礴,其实很多人都不具备专业的作战能力;而日方参战的都是师团中战斗最强的甲类师团,这一个甲师团是可以独立作战的。

当时我方有官兵私下赞叹说:“鬼子枪法忒准,一打一个准,跟神枪手似的,还有大炮也打得奇准,我们的战友一批又一批地倒在鬼子的刀枪炮下。”

(中方正在废墟中寻找伤员)

2.武器装备的差距

中方打不过日方,除了编制和战斗力的差距,还有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众所周知,打仗是离不开武器的。有这么一句话:武器装备是打仗的法宝,是克敌的良药,是军人的第二生命。

在武汉会战中,中方配备战机约200架,配备战舰约30艘;日方配备战舰约120艘,配备战机约300架。单从海、空两军的武器数量上,日方就甩中方一条街了。

再来从陆军的武器装备种类上看,日方一个师团配备了数量充足,琳琅满目的先进武器,有步枪、轻重型机枪、大炮、坦克、卡车、战马等。

(日方的大炮)

中方只能配备打仗必备的步枪、手榴弹、少量炮弹。因武器严重匮乏,为了节约武器,战斗时一般要等敌人走到射程范围内才开打。从陆军的武器装备来比较,中方与日方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3.军队素养的差距

如果说武器装备是中方失败的一个硬核因素的话,那么软核因素就是军队素养了。

日方的军队素养在当时是相当高的:从军事技能、军事理念、武士精神、服从命令等全方位武装军人。

(疲惫不堪的中方部队正在赶往下一个战场)

日方从最高军官到新兵蛋子,整齐划一地以“效忠天皇陛下”为天职。日方官兵会因没有完成任务而剖腹自杀。虽然这种行为太过凶残,但是无不体现了日方军队的训练素养。

反观中方这边,国共两党连年内战暂且不说,单就国军一方而言,百万大军中除了正规的训练有素的中央军外,还有众多鱼龙混杂的部队。这些杂牌军在抗日前都是自立山头,各自为王,互相开战,争夺地盘。

在抗日期,为了扩充兵力,老蒋才将他们收归名下。可是老蒋只个傀儡,只有空头衔,并没有实际兵权,兵权还在掌握在各路军阀手中。这些个军阀头目,匪性重不说,脾气一个比一个大。

作战时,经常有人不听老蒋的调动,甚至还出现了扯皮、抢功的现象。到头来,真正愿意听命于老蒋的人凤毛麟角,导致百万大军中部分军心不稳。如此军队,根本无法与日方军队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的军队相提并论。

(蒋介石)

其次,国军中很多官员之间存在关系户,他们崇尚玩弄权势,官官相互,为利是图,真正能实打实抗日的人寥寥无几。

再次,老蒋自始至终都想搞内战,抓共党,对抗日就是表面功夫,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他时刻想着把持政治大权,心思都花在了消灭共党上面。抓起共党来,他到是积极向上,心狠手辣,毫不含糊。

在抓共时最经典话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老蒋的这句话到是做到了上传下达,上下一致。

后来好在有爱国抗日之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大将军,他们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这样才逼迫老蒋不得不进行抗日。

董事局认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利润下降主要由于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下跌所致。

(从到右:张学良、杨虎诚、蒋介石)

当然即使是这样,老蒋依然没有把实际兵力用来抗日上面。在国难当头,全民共同抗日之际,他还在忙于争夺权势,极力排除异己,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共党的抓捕。

万幸是的一心抗日的共党,大人不记小人过,全力配合老蒋这个总指挥,共同抗日,保家为国,这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最后,国军中有很多军官,竟借着抗日的名头发国难财。他们把上级批下来的军费进行层层苛扣,肥了自己的腰包,成天宾馆进,酒店出,胡吃海喝,而奋斗在抗日前线的官兵,却只能食不果腹去跟日军拼命。

这些人简直就是国军中的“祸害”,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真想剜之而后快。

(花天酒地的国军将领)

4.指挥体系繁琐,错失战机

国军指挥体系繁琐且混乱不堪,每次下达作战计划或者战斗命令,都要历经五级的审核才等传到作战前线,如此这般,黄花菜早就凉透了,严重耽误了最佳战机,让战斗状态极其被动。

(战斗在前线的中方士兵)

四、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虽然在此分析了国军种种不足和劣迹,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战局如此混乱不堪,条件艰苦无比,依然还有无数的中华同胞们,为了保卫家园,前赴后继地冲锋陷阵,视死如归,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武汉会战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但是这段惨烈而沉重的历史,却依然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生活在和平安定年代的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网上证劵融资渠道,不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