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线上股票配资官网_正规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在线操作 > 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 炒股配资手机版 大医丨刀笔见仁心——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先杰

炒股配资手机版 大医丨刀笔见仁心——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先杰

发布日期:2024-12-27 06:49    点击次数:67

炒股配资手机版 大医丨刀笔见仁心——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先杰

日期融资变动融资余额11月26日-320.02万2.31亿11月25日-5.34万2.35亿11月22日-145.71万2.35亿11月21日-351.17万2.36亿11月20日-98.03万2.40亿炒股配资手机版

日期融资变动融资余额11月26日1426.97万1.43亿11月25日638.39万1.29亿11月22日495.60万1.23亿11月21日79.66万1.18亿11月20日158.41万1.17亿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24期,总第921期),原题为《大医丨刀笔见仁心——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先杰》。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鄂璠

“刀笔之力,同发于腕;医文之功,皆成于心”。这幅字一直挂在谭先杰的办公室里,成为他科普路上的一盏明灯。

2023年,谭先杰(左二)在做手术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学界的名言,已成为无数医生的行医信条。但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先杰为这句格言增添了新的内涵:“永远做科普”。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由谭先杰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医学科普作品《话说生命之宫(上下卷)》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展开剩余88%

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发布《关于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谭先杰等302人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为一名妇科医生,问诊和手术是谭先杰日常的工作,工作之余,他致力于向公众分享与妇女健康有关的科学知识——写科普书,在网上写“10万+”的科普文,在电视节目中传播医学知识。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谭先杰说:“100个科学家中有99个去做科技创新、前沿研究,但可以留1个人做科普”。

如愿从医

1970年,谭先杰出生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1岁之前,我就是一个放牛娃,上午上课,下午放牛和割草。”谭先杰回忆,10岁那年,母亲带他去看长江,“她告诉我长江那边有一家叫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对外仍惯称西南医院)的大医院,什么病都能治好。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大医院,但我心里觉得‘什么病都能治好’一定非常厉害”。

两年后,母亲因病离世,当时谭先杰在县城上中学,为了让他安心学习,家里人瞒了他两个月。“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没有哭出来,直接昏过去了,醒来后,才哭着喊妈妈,哭到最后没有一点力气。”谭先杰说。

从此,谭先杰立下考医学院的志愿。1987年,他如愿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成为重庆土家族山寨的第一个大学生。1992年,他被选入协和实习。

时隔30年,说起加入协和的经历,谭先杰还心有余悸:“差点就错过了。”当年,协和到全国几个大的医学院校招生,其时谭先杰正在四川省邛崃县(现邛崃市)的一家医院实习,虽然接到了协和的面试通知电报,但他并不知道具体的面试时间。

“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如果第二天走,我就能跟心里喜欢的女孩一起坐车去成都市;如果当天走,我可能就错失了跟她在车上相处4个小时的机会。”最终,谭先杰还是赶到车站坐上了当天最后一趟去成都的班车。回到华西医科大学后,招生面试已经结束,他又辗转找到招生老师所住的招待所,补上了面试。

一点运气,一点坚持,最重要的也许是连续3年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最终,谭先杰进入协和实习,并留在了被誉为“万婴之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创建的妇产科。

大学期间,谭先杰每次考试都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他解释道:“当时唯一的目标就是拿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一个月24元,基本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母亲去世后,家境贫寒,要强的谭先杰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完成学业。

1996年,谭先杰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成为妇产科专家郎景和的博士生。

2000年夏天,谭先杰参加临床博士毕业答辩前的手术操作考试,那年考的是子宫切除。“我属于上手术容易出汗的‘大汗一族’,那天也一样,手术还在切开腹壁组织的阶段,尚未进入关键步骤,我就需要台下的巡回护士帮着擦汗了。”谭先杰说。

为了缓解气氛,导师郎景和开玩笑说:“第一,出汗是对的,说明考生对各位考官很尊重。如果没有出汗,就是不把考官们放在眼里。第二,虽然考生汗出得,但手一点儿都没有抖,作为外科医生是合格的!”导师一番解围,让谭先杰放松了许。

在此后的从医与科普生涯中,郎景和也给予了这位得意门生莫大的鼓励。

1999年前后,谭先杰在郎景和的指导下,在国内首先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该模型一直被后来的学弟学妹和国内同行借鉴。此后,谭先杰3次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主持完成一项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是协和第一个入选“北京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的医生。

初试科普

2000年,博士毕业后,谭先杰在协和担任主治医师。在此之前的两年,谭先杰接到第一份科普任务,参与协和教授向阳编撰的科普书《妇科肿瘤210个怎么办》。谭先杰形容这段经历是“积极的被动配合”。

转变发生在2012年8月,当时,42岁的谭先杰已经是协和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那一年,谭先杰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交流研修。

一天傍晚,观摩完手术后,谭先杰躺在哈佛医学院主楼前的草坪上对母亲当年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复盘和分析。暮色四合,他最终得出了结论——“母亲得的应该是子宫内膜癌。”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一阵刺痛。因为这种疾病如果发现得早,治疗效果是很好的。

“如果具备医学常识,母亲本可以不那么早离开。”怎样才能尽一己之力,让这样的遗憾和无奈,少在其他家庭中重演呢?这是母亲去世30年之后,谭先杰思考的问题。

在哈佛医学院研修时,所见所闻也给了谭先杰很启示,最大的启发来自医生们深入浅出的公众健康教育。他发现美国老师——一位著名的妇科肿瘤专家——在问诊结束后,会递给患者一张印有医生个人网址的卡片,患者可以登录网站查询疾病知识、科普文章。而且当接诊时,用的是最浅显的语言,深奥的医学常识在这位专家的口中,一下子变得生动易懂。

“让病人能从权威专家那里得到准确资讯,并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这也是医生需要提供给病人的服务。”他决定回国后就试一试。

回国之后,谭先杰开始在网上写科普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媒体转载,他也陆续接到电视台的邀请,在电视节目上做科普。

谭先杰向护理同行分享科普创作心得

2013年,《妇科肿瘤210个怎么办》在重新整理和编辑后出版,书名是《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这本书成为当年的畅销书,谭先杰参与了主编工作。这时,谭先杰想“乘胜追击”,继续写书做医学科普。2014年,《子宫情事(上卷)》出版。

小时候在家乡,谭先杰常常体验当地土家族庆典活动中的习俗,练就了快速编顺口溜的本领。学生时代,他对章回体小说欲罢不能。“能不能把科普书写得跟小说一样好看?这样读者拿起书就放不下,可以一口气读完。”谭先杰心里想。

于是,在《子宫情事(上卷)》这本书中,他把自己的文学积累展现出来,每8章的标题前半句连起来,是一首意义完整的七言古体诗,每一章的结尾再用“请听下回分解”起承转合,颇像古典小说。

科普不是不务正业

谭先杰的科普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子宫情事(上卷)》出版后,谭先杰曾在个平台推广这本书,一度被认为是在卖书、炒作。被误解至此,即使顶着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资助的结题压力,谭先杰也暂停了该书下卷的写作。很长一段时间,谭先杰拒绝参加所有科普活动,也拒绝提和《子宫情事(上卷)》有关的内容。

“我不对外解释原因,只说最近在忙别的事情,或者说没有时间。”谭先杰说,那段时间,尽管他用这样的方式“禁锢”自己,但内心还是有一点点不甘:难道医生做科普真的不应该吗?

直到有一天,谭先杰在门诊遇到一位患者。这位患者拿着《子宫情事(上卷)》向谭先杰请教问题。谭先杰看到书上几乎每一页都做了笔记,标注了问题,那些密密麻麻的手写字迹让他深刻体会到科普的责任之重。除此之外,还经常有患者告诉他,正是因为看了他的书才决定来医院就诊。

这些患者让谭先杰此前不再继续写书的决定动摇了,摇摆之际,他带着困惑去向郎景和请教。郎景和告诉他,科普不是不务正业,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用管这么,做自己喜欢而且有意义的事就行。

郎景和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的署名文章。他写道:“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而且似乎没有无法普及的科学。”

导师的肯定和鼓励让谭先杰开启了《子宫情事(下卷)》的创作之路。实际上,谭先杰所在的协和妇产科学系有科普传统。该科室由林巧稚一手创建,林巧稚是我国妇产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郎景和是林巧稚的学生。

早在1966年,林巧稚就根据地方农村妇女的实际需要出版了一本很薄的《农村妇女卫生常识问答》。1982年,也就是林巧稚去世的前一年,病重的她仍然在修订科普书籍《家庭卫生顾问》(该书于1983年出版)。

在郎景和的鼓励下,谭先杰重拾了对医学科普工作的信心,2016年,他完成了《子宫情事(下卷)》的出版。2023年,谭先杰对《子宫情事(上下卷)》进行了全面修订,并更名为《话说生命之宫》。该书采取章回体的方式,以子宫为中心,分112个章节全面介绍女性健康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协和名誉院长赵玉沛给《话说生命之宫》的推荐语是:“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既是医生的社会责任,也是促进医患互信与和谐的重要手段,协和一直都很重视医学科普宣传。”

大爱成就大医

最让谭先杰感动的是,郎景和送给了他一幅亲笔题字:“刀笔之力,同发于腕;医文之功,皆成于心”。这幅字一直挂在谭先杰的办公室里,成为他科普路上的一盏明灯。

导师郎景和送给谭先杰的题字:刀笔之力,同发于腕;医文之功,皆成于心

作为临床医生,谭先杰努力地挤时间,见缝插针地想着科普的点子。如今,科普已不再成为他和同行们的困惑。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被列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重大行动的首位。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决定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到的主要目标包括,“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健康科普服务的覆盖面、触达率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更加清朗,权威健康科普作品全方位、渠道推送,虚假错误信息得到坚决遏制”等等。同时,在主要措施中提到,“指导地用好用足现有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激励政策,让医疗卫生人员享受到绩效考核、课题申报、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制度保障,更愿意投身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

然而,一个现实情况是,科研和科普很难并重,不过谭先杰后来想开了。在谭先杰看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普及基本的医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这样科技创新才更有爆发力和可持续性”。

针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医学科普”,谭先杰认为,医学科普首先应保证是“真事”,不能编造“事实”;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这是医生做科普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医生的职业很特殊,要有自我约束的意识。”

在科普自媒体井喷的今天炒股配资手机版,最怕的是伪科普,把科普当生意,科普就会变味。作为妇产科权威专家,谭先杰也曾次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业邀约,希望他写软文、做推广,但他都坚决拒绝。“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谭先杰反复强调,这是导师郎景和院士的名言,他牢记在心。

发布于:北京市